公司新闻
变电站智能运检管控系统项目
日期:2019.03.15 作者: 来源:
一、项目背景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三维BIM等一系列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工业4.0”等概念相继提出并实践,工业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但与此相比,当前变电站和变电运检模式明显滞后于技术发展。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日常工作仍沿袭20年前传统,大量工作仍采用人工就地操作、手动抄录、现场频繁往返等形式,变电站建设的各类在线监测、辅助监控、巡检机器人等业务系统数据相对独立,综合应用程度不高,“孤岛”问题明显,新技术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
同时,变电站监控职能调整至调控部门后,运检部门缺乏对设备有效监视手段,运维人员对站内信息的响应及时性不足。电网规模大幅增长,变电站数量显著增加,运检工作量日渐繁重,但人员增长有限,结构化问题突出,随着变电站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化、“2+N”值班模式的推进,人员能力已经基本挖掘,运检工作量与运检人员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无人值守模式已得到大力推广,传统变电站建设、运行、检修模式正逐渐向智能变电站转变。国家电网在继承传统变电站、智能站、新一代智能站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的第三代智能化变电站研究。舒印彪董事长在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年中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了“开展具有一键操作、自动巡检、主动预警、智能决策等功能的第三代智能站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为提高运检管理人员对设备状态的管控力和运检管理的穿透力,国网运检部组织开展了广泛调研,组织了运检管控系统的试点建设,并牵头开展了第三代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安徽电网也开展了“变电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建设的试点,并在国网运检部统一组织下,开展了省级“电网运检智能化分析管控系统”的试点部署,推动了智能运检体系的建立。
二、项目过程
施工前
本项目由工程部项目经理王富同事在前期精心的准备下终于在2018年9月6号开工下附开工现场图片:
2. 施工中
在前期工程紧锣密鼓的安排中工程顺利进行,施工人员干劲十足。
3. 隐蔽工程
虽然工期紧、任务重、工程量大我们的工程人员没有丝毫懈怠下附我们隐蔽工程的一些照片。
三、项目验收
本项目在经过4个半月的施工和调试,2018年12.19日宣城市公司王总(副总经理)、运检部主任、副主任、运检部专责等到现场进行验收。宣城市公司对本项目高度认可,对项目的成效给予肯定。